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

心靈環保

原載於拓思(2013年1月)

今年看過一部是名為中途島的紀錄片預告,讓人看後心傷。原來我們日常不經意丟掉的垃圾,例如膠樽蓋、打火機、牙刷竟成為野生動物的殺手。信天翁媽媽找到大量漂浮在海面的垃圾,以為是食物,拿回去餵幼兒,結果無法消化,白白餓死,在那遙遠的小島上,遍地是如此死去的幼鳥,畫面震撼。
受害者不止信天翁,台灣墾丁的陸寄居蟹,因為難找蝸牛殼,唯有選用膠樽蓋,但就找不到交配對象;海龜以為漂浮在海中的白色膠袋是水母而吞食之,結果餓死;年少的海豹愛玩,把玩在海中的塑膠圈,可是弄不出來,塑膠圈成了緊箍咒,頸項被箍成一道血痕,等待死神提早的呼喚;為了大量採礦,供應生產手機用的貴重金屬,或製造供人炫耀的金飾,結果美麗的高山,變成一堆堆黃土,不只醜陋,還徹底破壞原有的生態。
為何這些破壞生態的事,能天天發生,我們都視而不見。只因都市人居住在一個沒有自然的大城市之中,自願隔絶在自然而真實的世界之外。我們身處物質豐富的年代,資餘過剩的世界,我們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事物,隨意丟棄有用的東西,反正很容易買回來,習慣了浪費,造成上述的生態災難。
現代的父母亦習慣用物質取悅孩子,用電腦遊戲來代替自己。結果孩子們都學習了浪費的習慣,變得重視物質生活,多於靈性生活。孩子們不知道追求快樂,其實很簡單,幸福快樂泉源,就在大自然。當孩子仍未受消費文明污染之前,一條樹枝、一堆牛糞、一個草原、一朵美麗的花、一隻漂亮的蝴蝶也足以讓人快樂。
「眾生有情,萬物有愛」,自然學校一直以此為教學理念,衍生出一套「情意自然教育」的教育哲學觀。正因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份,所以自然教育也應該重視。自然教育不只於灌輸生態知識,及推廣防治污染行為,而是改變學生的人生觀,反省人類文明如何走上了絶路,於是內心再次綠化,恢復人的自我本性。當我們知道消費行為,不單為自然帶來嚴重的破壞,還侵蝕人心,引領人的貪婪本性時,只是讓人變得更不快樂;再多的物質生活,也不能為我們帶來幸福。
情意自然教育,重點是帶領孩子欣賞自然美,自然學校每月都帶孩子都郊野遊玩、登山、露營。我們不只教導生態知識,還帶孩子在自然中玩樂、遊戲,在郊野露營,學習如何搭建營幕、生火煮食、自我照顧,學會如何在野外生活。我們透過一套有系統的流水學習法,引導學生欣賞自然。流水學習法由美國自然教育家─約瑟夫‧柯奈爾發明的教學法,著重建立人與自然的關係。活動首先透過刺激好玩的集體遊戲,喚醒孩子天生好玩好奇的心。第二階段要孩子們集中注意力,尋找自然裏有趣或美麗的事物。然後請大家直接體驗自然中新奇,又不常經驗的東西,例如聽聽樹木的心跳聲,赤腳在草原上奔跑。最後一個階段是分享啟示,由孩子分享在自然發現的新奇事物,或在自然中玩樂的感受,或欣賞自然美麗的地方,最後由導師總結及分享一些有啟發性的自然故事。
我們也很重視日常生活的實踐,實踐無污染校園。自然學校沒有小食部,不準許孩子吃垃圾食物,重視身體的環保工夫。我們也重視心靈的環保,嚴禁孩子帶遊戲機、電話或玩具回校使用,讓孩子在自然的校園,主動發現有趣好玩的事,或參與集體遊戲,或到圖書館閱讀書籍,避免沉淪在物欲世界之中,讓孩子明白到,快樂生活,在於簡單自然,不在於外在的物質世界。我們請孩子節省用電、用水,全校茹素,節省資源,減排減炭。教師親身示範簡樸生活,常常交換物件或衣物使用,接收別人不用的東西。我們每週有一節勞動課,讓孩子透過勞動,和孩子一齊做物資分類和回收,明白環境清潔的意義。
我一直認為當教師是一份很迷人的工作,因為最大的滿足感,來自學生的回饋。自校學生一直展現獨特的自然氣質,有嘉賓曾說:「每一個自校的學生,臉上都掛著陽光的笑容,擁有陽光的膚色,感覺就是大地的孩子。」有一年我們在只有四五度低溫下上山露營,其中的苦況,可想而知,但同時也是一次難忘的自然之旅,聽聽學生小松鼠的心聲:「今年的金秋比去年冷很多,但寒冷令我們團結,火令我們凝聚同心合力的感覺,令人難忘!」大樹分享:「我很開心我是這組,每一個組員都很合作,雖然天氣很冷,但不會撲熄我們的熱誠。」這些經驗,讓學生明白自然冷峻的一面,但團結的人都能通過這次考驗。
當學生累積大量在自然生活的經驗,到六年級時,便會展現在自然深刻的學習。今年,畢業班學生都要按傳統,預備一次個人的畢業專題,不管題目是什麼,都會和自然生態有關。例如馬騮要來一次五天四夜的麥理浩徑長征,大樹和蜜蜂做衣服也和水污染沾上邊,老虎狗則探討小店情懷,探訪有機農場;而大蟒蛇的題目更直接,是「牛肉和牛仍從何而來? 人類如何對待牛?」在口頭報告時,向全校學生說出自己的反思:「人自小吃牛奶,算是牛人類第二個媽媽,但看見奶牛的慘況,發現人只是當牛是奴隸,人為了花錢買電話、金飾,也不願花錢待牛好一些。以前我也喜歡吃肉,現在看見肉也有點怕!」
也聽聽畢業生銀柳的心聲:「自校的生活片段就像流動提款機,那裡也能派上用場,與各人分享。」小燕子則說:「朋友取笑我在自校學得簡單,但我不認同,我學的可能更多,因為我學會了生火煮食、搭建營帳、背誦經典詩歌、學會中文文采、懂得與人相處、接納別人的短處。」每年都能見到聽到學生的成長,學生在自然生活中,學習到有用的東西,甚至成為自我價值觀的一部份,這怎不令教師們高興,感到教學工作有無比的意義。
「曉欣賞,懂珍惜」,當孩子能欣賞自然,明白人與自然、人與人的互動,更勝虛擬世界,環保便不只是垃圾分類、自備購物袋,而是從心出發,愛惜自然,愛惜自己。當學生心繫自然,便能欣賞自然美景、愛護遠方的野生動物,更明白自己的需要,不會隨便買一支用完即棄的瓶裝水,盡可能再用每一個膠袋。當人能過簡樸自然的生活,不受物質引誘,人自然滿足,自然便會感到幸福快樂,心靈自然富足。



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

溯澗

期末考試結束,第一天的試後活動,我帶領四至六級學生到後山,到常去的小溪去玩水。昨天剛巧是大熱天,全身浸在清涼的溪水中,正好是一項絕佳的消暑活動。
到了常去的水潭,少數學生很想到更前面的地方探險去,於是安頓好大部份學生以後,我問有沒有同學想沿著小溪,到上游去探險。結果,有四隻小手舉起來,四五年級各有二人,而有一位是四年級新生,而且是女生,膽子不小呢!我欣賞!
小溪雖短,但有一定的難度,因為沿溪澗上山,沒有人為的小路,石頭高高低低的,時有濕滑的石頭,不小心踩中,便會滑倒,後果可以很嚴重。幸好小孩子重心都比較低,困難是有,但反而比大人更容易克服,只是小心向前,不要計較走得慢,對躁動的孩子來說,可算是一項不錯靜心活動。
開始不久,要攀爬一處石璧,兩位五年級學生看見四年級學生都有困難,主動去幫助二人,平日粗聲粗氣的他們,常被人誤會,以為是小惡霸。但內心有一鼓柔軟的助人之心,只是人較衝動燥進而矣。此刻看見他們有此舉動,內心異常歡喜,莫名的感動。
小孩子對未知世界有好奇心,而且都愛挑戰難度,對他們來說,朔澗是一項很好的運動,能鍛練孩子的平衡感及空間感,加強身體的操控能力。另外,要走一條沒有路的小溪上,要有一定的膽量,要學會選擇合適的路徑,合適的路徑又因人而異,沒有絕對答案。朔澗有一定的難度,走在小溪上,有人遇到困難,不要抱怨有人走得慢,走得快的人,反而要學會協助及等待走得慢的人,明白互相幫助的重要性。
時間所限,要回頭了,找一處出口,走山路回去和大家會合。同學們都不捨得,很想走到山項,他們都是愛挑戰、愛冒險的孩子。但機會還是有很多的,只要喜歡自校的野外生活,不怕辛苦,登山露營溯澗,都是自校的特色課程呢!




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

被整蠱了

曾刊在星島日報師家版

學期尾聲,自然學校每年都會帶全體學生去教育營,為期三天兩夜。有不少學生,是第一次要離開父母,獨自生活,算是一種挑戰呢!
這三天,學生和老師同睡一房,同吃一桌,為的是加強師生交流的機會。第二天午膳,我選了其中一枱坐下。我和學生老師一邊聊天,一邊吃不算很美味的午膳。我起身夾餸,回頭要在坐下來的時候,發現身後空空如也,說時遲,那時快,人已不受控地,身體遵從牛頓定律,以自由落體的速度,掉到地板上。身上的飯碗,也不受控地反轉掉下,菜汁都倒在我身上,樣子非常狼狽,幸好沒有受傷。
 第一個跑上來的念頭:被整蠱了,究竟是誰?我躺在地上,沒有立即起來,在思考是誰做,也在思考該怎麼辦?我需要一點時間,讓我冷靜下來。當時我旁邊是一位老師,另一邊是同學小麻雀。好明顯,老師不會這樣做,那肯定是另一邊的小麻雀了。但,為什麼呢?老師見我跌倒在地上,立即來關心我,但我說不要緊,暗示她,不要緊張處理,讓我保持在這狼狽的樣子,給小麻雀看看他做這事的結果,讓他也想想,現在該怎麼辦?
躺了一會,我起身,坐在地板,身上的仍然沾滿菜汁,問他:「是你做的嗎?」小麻雀無語,一副沉思狀,然後立即向我對歉,說對不起!我再問:「是你特意要整蠱我的嗎?」他又沉思了一會,答:「不是,我不是要整蠱你!」我又問:「那是誰拿走那張椅子?」他答道:「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那張椅子會離開原位,我想,是我不小心拿走,但又沒有放回原處。」我懷疑:「你真的是不小心的嗎?」他說是真不小心的。
看到這裏,讀者們認為他是不小心,還是有心?對於被整蠱,為此而跌了一跤,雖然不痛,但面對自己那一身狼狽相,我是有感受的。而小麻雀居然不承認是自己做的,還說是不小心,甚至說是不知為何會發生這件事?你相信他嗎?我內心是有一點憤怒!
到此,我必須選擇相信,還是不相信。最後,我認為事情已發生了,與其追究是否有心,不如讓他看清事情的結果,請他承擔後果。我選擇相信他,相信他是不小心的,但不小心也要承擔責任,不小心不是沒有責任,他不小心讓我受創,弄污衣服及地板,我要他負上應有責任。我要他再次向我道歉,掃地及拖地,為我洗衣服等,而他也不爭辯,立即去辦。

學生總有各種理由犯錯,但我想,人誰無過,與其大罵學生,不如讓學生能勇於承責,補賞別人的損失,讓他上一堂寶貴的課更佳。

唔識做,可以點?

曾刊在星島家版

近日上一年級的數學課,學生能力差異頗大,有同學能在一小時的課堂裏,做四五張工作紙,差不多有一百題基本加數。他們是很有興趣,很專注地運算,能在簡單的數學練習中,找到成功的樂趣。
不過,也有同學是不懂得做,他們觀察能力比較弱,最重要是意志力不夠強,只要有一兩題不懂,很快便放棄了,不願做。所以,到下課鐘聲響起以後,有二人還是只做了幾題,一張工作紙也做不完,和那些做完四張工作紙的同學,反差實在太大了,身為老師,可以怎麼辦?
為了培養孩子的意志力,我表明同學必須完成最少一張工作紙,才能下課。結果有二人要留在教室,繼續未完的題目。但他們需要老師陪伴及教導,所以我叫他們到教師桌前,準備看看他們的困難在哪裏。在簡單的對答中,我發現他們基本的個位加法不熟練,對自已沒有信心,怕錯。此時,我請學生用心運算,每答對一題,都給予肯定,讓學生重拾自信。最初的進度還是很慢,但多做幾題,信心來了,餘下的題目,大都能自行運算,速度和正確率都會提高,很快便能下課了。這類學生,自主能力和信心較弱,他們也比較安靜聽話,在一對一的數學中,他們都能學會,所以課後留下,對他們有一定的幫助。小虎便是這一類學生,所以他很快便能下課了。
比目魚卻不同,在教導小虎時,他沒有用心聆聽,當小虎做完離開教室,他問我可不可以拿回家做,我說不行,回家不見得他會懂,甚至不一定會認真做,而且我認為這是鍛鍊意志力的時機。但他就是不想做,心思只是花在如何可以不做題目上,以為消極抵制之下,我便會放棄,這或許是過去應付老師父母的有效策略,但對我,這招不管用。我想,他或許是太多失敗經驗,怕做錯,我認為他放棄的太早,勉強他似不可能,但我要為他搭一條通往成功的橋,重建自信。十分鐘以後,我決定換一個地方,看看有沒有效果,我帶他到校務處,相對安靜及干擾最少的地方。突然,靈光一閃,不如請他靜心十分鐘,再由他選五題,全答對了,便讓他下課,他二話不說,立即閉起雙眼,做靜心了。看來他寧願做靜心,不要用腦,也不要計數,可見他對數學的信心有多低。
靜心確實有作用,做完他立刻拿起鉛筆,準備計數了。靜心似乎讓他去除我不會做的雜念,更願意嘗試,當然我把條件降低,令他更有決心去做。這次教學的效果較佳,他用心聆聽,做完五題,我乘勢指著另外兩題,說和剛完成的一題很像,要不要再試試看,他說對,很相似,很容易,又答對了。我當然不會放過他用心學習的機會,請他完成餘下的十題加數,他也不反抗,沒多久便做了。我看看手錶,請他猜猜用了多少時間做完,他說不知道,我說只是七分鐘,他做到,比靜心的時間還小,若他用心學習,肯定不用留堂,可以早點去玩了。我請他下次要對自己多點信心,他是有能力做好的,跟著便快快樂樂的離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