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

自然教育路

 寫於2013年3月24日,修訂於2024年3月3日

為什麼我要走上另類教育路的道路?只因香港教育太重視學科知識,大部份學校關心的只是提高學生成績,強調競爭,灌輸一種優勝劣敗的城市價值。這讓人迷失生存的方向,以為不停自我增值,努力賺錢供樓消費,卻忘記了簡單就是快樂的原則,其實心靈富足比腰纏萬貫,更值得讓人追求。自十多年前,加入自然教育的行列,碰過遇過很多生活在重壓下的人,少時只知努力讀書,長大後卻討厭學習,讀書只因不能落後於人,未能享受學習。

大部份學生都是在競爭的環境長大,學校之間爭成績好的學生,家長排隊爭取入讀名校。學生學得很辛苦、不開心,他們不能從課堂裏,找不到學習的樂趣,因為老師家長教導小朋友讀書,只是為了遙遠的大學夢,畢業後和別人爭一份優差。讀書只是為滿足父母師長對升學的期待,忘卻了活在當下簡單的道理。長年在沉悶的課堂、競爭的環境中長大,又找不到學習目標,小孩子只好等待別人的安排,人變得被動,失去自信;個性反叛者,不時和老師父母作對,對社會越來越不滿,或走入岐途,甚至暴力相向。人漸漸失去應有的自信、承擔和負責任等公民素質。

現代的父母亦習慣用物質取悅孩子,用電腦遊戲來代替自己。結果孩子們都學習了浪費的習慣,變得重視物質生活,多於靈性生活。因為很小接觸大自然,今天竟然有學生會害怕美麗的蝴蝶,以為草地上泥沙很,不願在草地上赤腳奔跑。都市生活,讓人不懂得欣賞自然,只懂得消費自然,隨意浪費寶貴的自然資源。其實,孩子仍未受消費文明污染之前,一條樹枝、一堆牛糞、一個草原、一朵美麗的花、一隻漂亮的蝴蝶也足以讓人快樂。

我希望為下一代創造一個自然及和諧互信的學習環境,所以我和一班有心人,創辦了開放另類的自然學校,這裏充滿自然美麗的事物,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、尊重和諧的環境,讓學生生活其中,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氣氛。

自然學校除了中文、英文、數學、常識、視藝、體育等常規課程外,最大的特色是生活課程和戶外學習。生活教育包括生活會議、生活法庭、勞動課等。生活會議是讓學生建立討論文化的基礎;生活法庭是讓學生用合理的途徑,處理人與人的紛爭;勞動課是讓學生明白勞動對自己身心有益,也讓少做家務的學生有學習的機會。生活教育還是簡樸生活的文化建立,更重要的是身教,在日常的學校生活裏體現出來的。自校學生不能帶垃圾零食和遊戲機;午膳要拿自己能吃的份量,拿多少,吃多少;要自己洗碗,以一套有效而不浪費食水的方式洗碗;這裏透過對話,澄清了解來化解爭執;家長會送來單面紙,供學校用來印製工作紙,給學生做堂課或家課;每當有人送贈傢俱,會請同學幫忙搬運;學生要輪流清潔自己的班房、搬運午膳的食材等;他們要擔任輪值法官、法庭大使、檢查碗筷清潔等工作。

戶外學習包括每月一次的戶外學習日、四至六年級的金秋拾趣行、畢業班要去一次五天四夜的畢業露營。最後,自校最有特色的,要算是畢業班的畢業專題了,每位畢業生要用一個學期的時間,找一位導師,學習或研習一個專題。學生的專題有「牛肉和牛奶是怎樣來的?」、「人地情」、「長征麥理浩」、「手語歌」等,他們不單要完成一份報告,還要在全校師生面前,報告自己的學習成果呢!

自然學校一路走來,其間遇上很多有趣的學生,也有很難纏的學生,碰過不少有學習障礙的學生,看見孩子一天一天長大,心智日漸成熟,內心不期然便感動非常。每次回想與孩子們共渡的日子,總會想起與他們互動的過程和對話,有愉快的,也有困難的,我曾教過很多難搞的學生,但每次面對他們的挑戰,都是讓我成長的契機,倍感珍惜。每當我回顧孩子的成長歷程,便更明白,香港不能沒有自然教育,保有孩子敬仰和尊重自然的心靈,讓孩子在更寬廣自由的舞台上學習,這讓我越來越喜歡走上這條迷人又非主流的教育路。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