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
學習困難
我曾在一所鄉村小學任教,主要任教五六年級數學,多年來發現每班總有數名學生是跟不上進度,有時連最基本的乘數表也不能背誦如流,數學程度大約只有三至四年級,嚴重落後正常程度。他們不單數學不行,往往連其他科目也不行,通常都是班裏面成績最差的學生。他們的共通點是缺乏學習動機、推理能力不足、學業成績差、上課專注力低、語文理解能力低、失敗經驗太多、欠缺自信心等
我沒有做智力測驗,但我相信沒有一個學生的智力是特別差的,什麼原因令這批學生有這樣差的表現?當一個五或者六年級的學生在計算2位數乘2位數也會算錯的時候,心裏便會問「為什麼連這樣淺的題目也不會?他們過去是怎樣學數學的呢?」
事實上,學習困難兒童不一定是指智力有障礙,或身體有缺憾而做成的學習困難,只要和同齡學生比較,學業成績出現嚴重落後的學生,便是學習困難兒童了。如果這種困難持續下去,將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,長期處於失敗的狀況下,將會以為自己是個失敗者,認為自己甚麼也做不來,結果轉移發展不良的社群關係,尋求學業自重不足的補償。所以有必要在現階段協助他們,走出這困局。
一次教學輔導
五年級有一位學生,他總是隨便做完功課便交來,結果當然是全錯。這讓我無法接受,於是常常找他來從新再做,為他進行個別輔導的確困難,有時看似沒有效果,反而像是催迫著他要完成功課,他又像是被迫完成一項沒有趣味的作業。每看見他完成一道數學題需然錯了,但我還是會問:「為什麼你會這樣做?」我沒有指出及糾正他的錯處,想多聽聽他的想法,看看他的計算思路,從而找出錯誤的地方。
這樣一答一問,我發現原來分數乘法涉及很多數學概念和基礎能力,而且是一環緊扣一環。這些基本能力包括基本乘法、基本除法、約分、擴分,倍數、最大公因數、假分數帶分數的互換等。試想想,一個連2位數乘2數都不會的學生,又怎會懂得計算分數乘法呢?而我在過去的學習上,只是記得老師教我一招:「分子乘分子,分母乘分母,答案要約簡。」而我卻不知什麼原因,很快便能應付自如,從沒有學習困難。而我之所以能輕鬆學會,相信是因為對我的基礎能力有信心,而我眼前的學生連複習一點的乘法也不會,我又怎能希望他能在短短的課後輔導的時間裏,能燃點起他的學習信心呢?
成功教育
記得兩年前參加了教協主辦的聯校教師發展日,其中一個講座主題是介紹劉京海先生在上海閘北中學的成功教育。認為學業能力嚴重落後的學生,正在經歷一了個學習反覆失敗的過程,因而形成學習自信低和積極性差等表現。劉京海先生以「低起點、小步子、多活動和快回饋」這四個改革方法,為學生創造成功的學習經驗,讓學生在一個漸進和主動的環境中學習,重建自信心和培養持久的毅力。而年初閱讀了林智中的「如此也可教」一書,加深了對學習困難學生的了解和進行輔導的信心。所以在下學期開始,毅然向校方提出為五六年級數學成績太差的學生共六人,進行成功教育的教學輔導。
計劃以五六年級數學考試成績不及格的學生為對象,每週兩次在功課輔導課時,抽調他們到圖書室進行輔導。我讓學生從三年級的數學多位數加法和減法練習開始,由低起點開始,讓學生每次都能做對更多的題目,從而建立學習的自信心。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,由學生自選練習速度和內容,自行核對答案。當學生有不明白的地方,便立即向我詢問,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主動性,讓他們經歷主動學習的樂趣。而當學生有問題提出時,也正是他們想問的,不是我發現他們做錯而改正他們。學生每做完一個練習,或一道難題,我都會給他們口頭上的鼓勵,加強他們成功的感覺,也給予他們努力的練習支持,希望在不斷成功經驗的累積下,培養學生持久的毅力。
這次接受輔導的學生共有六人,只有一位學生的學習態度略低,主動性較差,其餘學生都很樂意完成每次的練習,不會像上課時的表現散漫,無所事事,大概是因為練習內容是他們能力所及,而且提問次數較上課時多,表現較為主動。初步成效不錯,但能否追及同齡學生的數學水平,仍要看日後的表現了。
反思
今天香港社會都很重視學生的學術表現,彷彿讀不成書,便不能找工作般,受人歧視,反而忽略了學生其他範疇的表現。今次接受輔導的學生中,有三名是本校足球隊主力球員,兩名女學生亦能在跳繩中,表現優異的技術。如果以成功來衡量學生的表現,其實他們都有過人之處,學生的失敗,往往是教師及家長從來沒有注意學生學術以外的表現罷了,只看見學生不足之處,經常責罵學生只懂坃樂,不懂學習,學生一時無法提升學業能力,得不到師長的認同,感覺不到成功,陷入失敗的循環裏,走不出來,結果形成學習困難,這並非教育的本意,也非學生之福。長遠只會為社會製造一群失敗者而矣,甚至破壞社會秩序。其實學生的成就,本來就不應局限在學業成績,更應審視學生的多元智能的發展,為他們開創一條多元發展的路,因才施教,盡展所長,日後反而能在學術上有所增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