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

生命軌跡的轉向



有一天,如常的帶孩子上學,在步上自校那百多級的長命樓梯時,碰見一位從事心理輔導的家長,不覺便聊起。不一會兒,話題便轉到近日接二連三的學生自殺事件。踏入三月,不知為何,年青學生,一個接一個地,急著要離開這個不如意的人世間。
家長認為自校孩子,能擁有一個自在快活的學校生活,多幸福!她認為在主流學校上學的孩子,選擇走上輕生一途,甚感可惜,問我可以做甚麼?我感到她關心別家孩子的大愛,不是一般聊天嘆息。
社會上有同情的人,孩子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,背負家長過高的期待,是政府和家長的錯;也有指責孩子是玻璃心,壓力稍大便受不了,以死來逃避生存的壓力。同情也好,指責也好,能解決問題嗎?恐怕不能吧!然而我們又可以做甚麼?
創辦自校,就是為了讓家長,能為孩子選擇不一樣的童年。但能入讀自校的學生,畢竟只是小數,更多的學生,在制度的暴力下生活,常常感到鬱悶無出路,生命顯得弱少無力。社會風氣、政策問題、家長的心態,我坦承無力處理。
然而,究竟自殺的學生,是活在一個甚麼樣的世界,才會選擇放棄自己而要自殺?我想是因為缺乏愛的滋養吧!失去了與人連結的能力,感到孤單,感受不到別人的支持,以為沒有人在乎自己,活著似乎要承受很大的壓力,活著只有無奈,輕生的念頭自然而生。

既然是失去與人連結的能力,那我們可以試一試,帶學生到大自然去,與自然連結在一起,讓孩子躺下來,看天上的雲朵,在藍天這舞台上不斷變化;看千變萬化,色彩不停地轉變的晚霞;看蝴蝶在蜘蛛網上,爭扎求存的生命力。生命的輕重,只在乎一念之間,當孩子和天地之間,產生善的連結,當孩子們看見轉變的可能,生命的軌跡,亦因此而轉變,或許能產生面對困難的力量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