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數粒教學

刊登於星島日報

小蝴蝶升上小一以後,開始要做功課,她有一本數學練習,很厚的,有連線等遊戲,也有加減數的練習。
她的加數還不很熟練,一直用手指協助,可是答案大於十的題目,手指不夠用了,我便找來數粒,讓她數。
有一天,她要做143這類習題,我請她不要14粒數粒一堆的放,而是把十粒排成一列,另外四粒放成一堆,加三即放三粒數粒到四粒那一堆裏,而後數一數四柆加三粒的總和,但不用數那十粒一列的數粒。
那一個練習都是十數加一個位數的類型,我教她用這方式,算了好幾題這類型的題目。未幾,她突然沒有再數數粒,而是在沉思,沉思該甚麼做最快速。隔了一會,她突然大叫,132,不就是32再加10等於15。啊!這真是大發現,這不是我教導的結果,重要的是,這是她自己的發現,是通過實物操作而得來的結果,所以她後來應用自己的發現,自行計算餘下的題目,不用幫忙或教導。
不要以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,數粒的排列,加深小蝴蝶對十個一數的概念,阿拉拍數字141是代表十,在數粒的排列中,能明確的看見,是固定的。但在14這二位數中,部份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位值的概念,不少孩子還是不明白14中的1 ,是代表十的(當然長大了便知道)。
這次教學經驗,讓我體驗到,實物操作,讓孩子更能理解數學的抽象世界。但問題是,如何放在十多人,又充滿學習差異的的大班教裏?
後來,我要在五年級教異分數加減法。過去的經驗是異分母加減是孩子感到最困難,最不想學習的課題。這需要孩子懂得分數的概念,掌握應用最小公倍數找出公分母、擴分、同分母分數的加減等方法。但這些方法一般都很抽象,能力佳的學生,被學生問題擴分為何是分子和分母都乘上相同的整數時,也只能是啞無言,不懂回答。
我和教學助理討論孩子為何不懂的理由,我看著題目,突然明白,孩子只看見工作紙上一堆符號,卻不明白其中意義,數學的演算,也只是一套又一套的運算規則,要明白其中道理,卻不容易。所以,數學能力佳的學生,一般只是很快掌握這套規則,能算對答案的機率高,卻不見得理解。
所以,當我看見小蝴蝶從實物操作中,掌運算上的規則,便明白,學習沒有捷徑,讓孩子經歷思考的過程,從中總結演算規則,比起大量練習,似乎更為有效。



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

APDEC 2016

刊登於星島日報

完成了暑期實驗中學的課程,便匆匆趕到台灣苗栗,參加由全人中學主辦的第一屆亞太民主教育年會,即Asia-Pacific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 , 簡稱APDEC
今年,我和幾位自然學校老師義工一同前往參加,盡管因為工作關係,只能參加最後兩天,但還是能感受年會的熱列氣氛。
今年年會共七天,內容包括主題講座、open space、表演舞台、一天台灣之旅及圓桌論壇,年會的日期及內容,可以每年不同,由主辦單位決定。今年主題講座邀請了世界知名,也是歷史最悠久,影響最多教育工作者的民主學校,夏山學校創辦人之孫Henry Readhead來演講。他的演講風趣優默,分享很多夏山學生寄宿生活的樂趣,其中的教育意義,對應家長的憂慮和擔心,及守護孩子之間的界線,讓學生教師們都能享受宿舍生活。他表示不管孩子是因為好奇、好玩或是惡意,只要侵犯別人的界線,便要立即阻止,讓孩子明白不是隨心所欲,便是自由,自由是有界線的。這麼難得的機會,待他演講完畢,我立即上前和他打招呼,表示希望能拜訪這所另類學校的先鋒,他也爽快答應,期待有一天能到夏山學校探訪。
後來,自校有一位老師想開一個open space,我當然支持,是要教外國人唱廣東歌。open space是讓與會者也能分享各種事物的安排,不論是討論、會議、交流及文他分享都可以,只要年會的參加者有意,便可向大會申請時間,然後便安排地點,再放在日程表上宣傳,待有興趣的人來參加。我們選擇到戶外,找一處多人經過的地方,在地上放上歌詞及拼音,把路過的人叫來一起唱歌,我們選了自校校歌,大家手舞足蹈的一起唱,好不快樂!
七天的年會很快便過去了,很多精采活動未能參加及觀賞,例如花了七年拍攝的紀錄片「學習的理由」、一天的台灣之旅等。但隨著圓桌論壇而結束,大會正準備由四位年青學生,以四國語言,宣讀大會宣言的初稿,同行的香港教育大學老師,提示我請香港唯一的學生上台,以廣東話宣讀。我問同行的大學生,並和主辦單位商討這突發安排的可能性。負責的澳洲人想了一會,便立即答應,立即安排那大學生上台,成為最後一位宣讀宣言的人。那澳洲朋友事後表示,這真是展現民主精神的一刻呢!
明年,亞太民主教育年會由日本主辦,日本有很多民主學校,更開設民主大學,希望下一年能跟更多老師學生前往,促進這種國際交流。



禮物

刊登於星島日報

那天上學,一位六年級學生叫我在校務處門外等他,說有一份禮物要送給我,然後一個人直衝上教室,去拿那份讓人驚奇的禮物。我好奇,孩子會送給我什麼禮物?又為什麼會送禮物給我?
未幾,他在校務處大門外喊我出來,把他的禮物遞給我,我拿在手上,一陣溫暖的感覺,從那份禮物源源送來。
近日因為開學,在忙亂之中,每天都在教室之間跑來跑去,上課和行政,一大堆工作,在等著我去應付,枱上的文件,總是亂放一堆。然而這時候,才開學沒多久,卻有一位大男孩,主動送上一份自制的禮物,實在令我異常快樂。那是一幅人像畫,用鉛筆畫的一位美國職業籃球(NBA)巨星,是今年暑假,才剛榮休的湖人球星高比拜仁(Kobe Bryant)。我還記得他燦爛的笑容,問我畫得像不像?又不好意思的表示,抱歉因機件故障,過膠時出現而的摺痕。但那份心思,真的令人感動,他不單只畫了一幅高比拜仁的畫,還要把它過膠,讓它能保存得很久。
還記得昨天,才跟他聊起美國職業籃球的種種,他驚訝我也是一位籃球迷,不單喜歡打籃球,也喜歡看球賽,他問我最喜歡的籃球明星,我回答是早期湖人的魔術手莊遜(Magic Johnson),然後談到近代的球星,再聊去年總決賽的觀感。一大一小的,在走廊上高談闊論談籃球,師生有份這閒情,在這忙亂的日子,也是難得。
想不到的是,他當晚竟然把我其中喜歡的一位球星畫下來,並且過膠送給我,怎不讓人感動?我立即把畫像釘在璧報上,讓我能日日看見,感受及接納孩子的喜愛。
我想,教育最讓人感動的地方,不在教室上課時,不在孩子考第一時;而是在這種走廊閒聊時、在球場上打拼時、在傷心難過陪伴時、在受傷送暖慰問時、在看見同學努力認真時、在處理同學們紛爭時、在營火會說笑時、在野地一起觀星時,就是享受那份生活美。
回看從前畢業生在畢業營的回顧,其中一位是這樣寫的:「記得一齊去CAMP,記得一齊打籃球,記得一齊比人罰,記得係籃球場上玩「捉衣因」,記得同學受傷,記得D老師,太多太多野記得同懷念了。」不錯,孩子記得的,都是在校園裏的生活小節。而自校當教師,不用追求安靜的課堂管理,不用忙於追收功課,重要的是,好好和學生生活!

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

開學

刊於星島日報

每年九月一日,都是自然學校,開學重要的日子。為了準備開學,自校老師在開學兩週前,已在做準備工作了,我看見二年級的班導師,重新粉飾班房外牆,我欣賞老師,用心為孩子安排,讓教室充滿導師的期盼,我的兩位女兒也有幫忙呢!其他班導師也用心安排坐位,打掃教室,讓孩子開學期間,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。
開學禮,由我主持,我請孩子數說,自校和暑假期前有什麼不同?大家都很熱烈的發言,孩子們總會發現大大小小的轉變。不過,所有人都能發現,廁所變整齊乾淨了。原來自校家長在上學期末,共同努力,成功籌得裝修廁所的工程費用,自校廁所一直是使用傳統的化糞池,內部設備也殘舊,現在終於改善改來,還加添了熱水爐,冬天可以沖暖水浴,大家都很喜歡呢!暑假,不少孩子都有回來幫忙,洗刷新坐廁,在面書的分享,知道孩子們的功勞也不少啊!
然後是介紹新老師,今年有三位新老師,大家都對新老師很好奇,我請同學問每位老師三個問題,大家都對老師的外貎,很感興趣,問很多相關的問題,孩子們就是這樣,注意和關注的東西,跟大人永遠都不一樣。但這種無聊的提問和回答,反而帶來同學老師們歡樂的笑聲。讓笑聲充滿在學習的環境,是我們一直努力做的事,而自校的開學禮,就在歡笑聲渡過。
自校的開學,並不是立即上課,第一週,我們讓孩子做不同的事情,例如勞動課、自然萬花筒、生活會議和生活法庭等。有一天,是四社認識,我負責帶領風社,簡單互相介紹以後,有同學希望能先玩集體遊戲。孩子都喜歡玩,也好,時間多著,於是請大家提出可以玩什麼。結果,大部份贊成玩兵捉賊。要分兵和賊的時候,有很人想做賊,不想做兵。反正只是跑動的遊戲,孩子樂於參與便好了。於是我表示,我做兵,想做兵的跟我一齊,結果,大部份人要做賊,只有四五個低小女生要做兵,孩子都喜被人捉的刺激感。
二十分鐘過去了,遊戲結束,大家喝點水,回到禮堂,一起建議這學年的社際比賽,然後,一起創作口號標語。大家分組創作,用我帶來的海報紙,和箱頭筆,畫畫的畫畫,寫標語的寫標語,很集中呢!他們還要簽名,真可愛!


下水禮

刊於星島日報

開學,總是安排學生到清涼的小溪玩水,我們稱之為下水禮。可惜,今天的下水禮一直被天雨所影響,一直延期至開學第二週的星期五。最後,老師們決定,不管天氣如何,還是去吧!
那天,全校分為兩組,一二年級到學校後山,三至六年級則到遠一點的藍地水塘。通往籃地水塘的山溪,有一個開濶的行者池,可讓孩子玩水玩個夠。
我們在富泰邨集合,待人齊以後,我說明上山的路況,大家需要注意的事項後,我突然抬頭望天,卻看見烏雲密佈,似乎快要下雨的樣子,我立即附加一句,若天氣不理想,即使上到山上,也可能立即離開,避開不必要的危險。孩子們都能理解,於是大家開始一個跟一個的,魚貫走入虎地村,走捷徑到籃地水塘。
上山的路是小路,大家只能慢慢走,約半小時,我們抵達籃地水塘附近一塊空地,卻突然狂風大作,大家立即打傘,或穿雨衣,希望這只是一陣過雲雨。可惜,等了十分鐘,未見雨勢有退減的跡象,老師決定放棄去行者池了,畢竟帶著一群大小孩,安全要緊。於是決定沿車路,走到嶺南大學安頓,再作打算。
半路,發現一避雨亭,我請大家在亭裏暫避。童心未了的老師,請同學放好背包,帶領一班不怕雨,也要玩的孩子,在亭外玩水。亭外的一條小水溝,則成了孩子們的小小遊樂場。天雨,無礙孩子玩的興致,照玩不誤,而且孩子也早有準備,已帶齊更換的衣服。玩了半小時,我們繼續行程,大雨讓路邊的水溝,成了小河,孩子們當然也不放過,把樹葉等能飄浮的東西放在水上,看著樹葉隨水飄流,也覺好玩。
未幾,終於走到嶺南大學了,大家立即換好的衣服,暖和身體,免受風寒。然後,各班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午餐。老師和學生,打成一遍的聊天,聊當天的感受和經歷。
三年級碰上一位講師朋友,相約午後去上他一課。我猜想,三年級的小人兒上一堂大學的課,能忍耐多久,結果三分鐘不到,便要出來了。老師帶大家分享,卻不只一位同學表示,只要聽懂英文,應該也會想到大學裏學習。另一班同學午後參觀校園,在校園裏玩遊戲,難得大學這開放的空間,能讓大家在大雨中玩。
天雨,無礙孩子玩水的樂趣,簡單的遊戲,參觀大學校園。能隨遇而安,照顧安全,隨機應變,也是一種學習呢!



照顧不同學習需要

刊於星鳥日報

當我巡查學生做數學改正練習的情況時,發現有一位同學沒有心機做改正。開學到現在,我發現他的能力並不弱,於是上前了解他的狀況,想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。原來他感到很無聊,這份工作紙已做了很多次了,又要改正相同的題目,又不是很懂,又怕改正不對,有可能要重做。
了解原因,事情便好辦了,既然認為做相同的題目很無聊,而我的目的,是希望孩子能從足夠的練習中,學習到數學的解題方法。剛巧我多印了幾份難度不同的工作紙,是預備給能力高的同學用的,於是我拿給他看,請他選擇做原有的改正,或是這一份難一點點的工作紙,但條件是要全部答對,錯了還是得改正。他沒想多久,便選了這份新的工作紙,而且工作態度明顯有改善,做錯了,會甘願改正,怨言少了很多。改正幾次以後,全對了,我口頭讚賞他,表示他是有能力做好的。
很多時,學生遇到學習困難,老師不單只是對應學生的能力,也要照顧學生的感受。不懂或不願做,很多時都是情緒問題,結果影響到學習的信心,擔心會做錯,又怕老師會罵,或會留堂。在這種負面情緒下,一般都不會選擇積極解決問題,反而是把問題延後。這時候,老師便要協助孩子,想一個解決的方法了,方法有很多,但要對應孩子的情緒,才能解決問題。
在自然學校,為了保持小校的辦學特色,我們選擇一級一班的小校模式,並且選擇小班教學,一班最多收生十六人。儘管如此,學習差異還是可以很大。
今年我任教兩班數學,每班都有能力高的學生,每次都要預備多一兩份難度高一點的工作紙給他們。當然也有能力有限的學生,對他們的要求也要降低一點,不一定要完成所有功課,而且也可能要調整一下難度。不過,能力中等的人還是佔最多,只要是合適的題目及份量,一般都會極積學習,有問題都會問老師。這亦是人情之所在,希望自己能學會,希望自己能成功,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的正向期待,沒有人想自己給人懶惰的感覺。
因為要對應的不只是學習能力的事,更重要的是情緒感受,這不會因為能力分組分班,便能解決,在大班裏更是沒法處理,所以自校堅持小班小校模式,就是為了讓老師有能量去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。



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

畢業露營(一)


自然學校每年,都要求學生完成畢業專題和畢業露營,才能畢業。畢業條件和學業成績沒有關係,是希望孩子明白探索知識,及欣賞自然的重要性。
今年,我難得協助班導師,全程參與這次畢業露營。按傳統,畢業露營是五天四夜的挑戰,選擇一處遠離人煙的地方,是希望孩子能抛開平日人工化的舒適生活,品嘗自然生活的樂趣,有時也要感受大自然的大風大雨的劇烈變化,讓人感到人在自然中的不足。
一大早,我們在碼頭集合,準備乘船到營地。出發前,班導師要學生明白,由一年級到現在,人長大了,要有不同學習經歷的需要,這趟旅程,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,有很多開心的時刻,但也有讓人不快的經驗,最後會是開心或是不愉快,視乎同學怎麼選擇,選擇用什麼角度看事情,是否能保持正念?是否能與人合作?是否只顧自己的感受?就這番話,大家便可以想像,自然學校在 觀念上,給予孩子不一樣的學習要求。
確實,過去畢業露營,一些深刻難忘的片段,都是和困難有關係。第一年的畢業露營是我帶領的,九個學生,三位導師,第一餐便要弄三個多小時,差不多九點多才能吃,而且味道奇差,淡而無味,因為大家在野外生火煮食的經驗都不夠。肚子餓,也只能吃,怱怱吃過,勉強吃了,稍為安慰肚子,吃到沒有餓的感覺便算了。盡管如此,這一餐,卻成了孩子們的共同回憶,聚會時,仍會為此事談笑一番。
第二年,還是我帶領的,要帶三個孩子上擔柴山,去海下。但當天天氣炎熱,上山花了很多時間,同學也差點中暑。可是,到了山頂,風光明媚,吸引人的目光,剛才登山的苦,也忘記了。
還有一年,我當校長沒有去,當時準備最後一天去探營,卻收到老師的報告,竟遇上滂沱大雨,山洪暴發。老師有經驗,判斷危險將要來臨,立即離營躱避,剛巧附近村民願意收留一夜。患難見真情,孩子們團結一致,共渡艱難的時刻,相信比在書上學到的更多。天亮回到營地,裝備及衣服都濕掉了,部份物件被洪水沖走,只好提早一天離營。回到碼頭,大家分享這次洪水的學習,有學生分享在危急時,人要果斷,懂得捨棄,生命比什麼都要重要!

當圍著老師的學生都點頭,表示明白以後,我們一行十三名師生,出發往營地,用心去體會未來四天的不凡經歷。

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璧畫


近日,走過學校,發現多了很多璧畫,當學生在早上在做平甩功的時候,我發現走廊上其中一條石柱,多了一幅很美的蝴蝶璧畫,是一種名為小眉眼蝶的畫作,蝴蝶畫得很細緻,遠處看,還真的以為有一隻眼蝶站立在石柱上,這不像是孩子的作品。問過視藝老師,原來是一位藝術家,正進行一項「夢飛牆」的藝術創作,在香港各處的牆壁,畫上五十種香港能找到的蝴蝶圖案,自然學校是她其中一個繪畫地點。透過璧畫,希望學生能發現蝴蝶雙翅上美麗的圖案。
其實,自校不少老師都會帶孩子畫璧畫,近日一位兼任老師,便帶領學生在樓梯的牆壁上畫畫,每週一次,我不時去看看他們的進度。孩子們沒有特定的計劃,初期只畫了一點點,不覺怎樣!他們花了很多個星期在畫人像、畫花朵、打手印,真是各式其式,但又創意無限。隨著時間流逝,孩子們一筆一筆的畫,組合出來的圖畫,又覺好看,漸見畫面美麗之處。現在,後樓梯都是他們的畫作,讓師生走過,都能感受到那種藝術的氣息。
六年級班導師,雖不是視藝老師,但同樣帶孩子在班上畫璧畫,他們畫的是禪畫,利用簡單又重覆的圖案,單色的線條,就在教室後面的牆壁上畫畫。盡管不是用很高超的繪畫技巧,還是能畫出讓人讚嘆的畫作。
近日,視藝老師不單畫牆璧,還帶孩子畫地板。我發現有幾個學生,很努力地坐在走廊及視藝室的地板上,不停的畫,很是壯觀。有人二人合作,也有人是個人創作,我看有人畫迷宮似的圖案,更有一班同學有一個龐大計劃,他們要畫一個火車系統,由視藝出發連接操場及後花園,他們花很一整個下午在創作。可惜,操場不容學生用顏料畫,只能用粉筆創作,結果,那天晚上下雨,把地上的鐵路系流沖走了!在走廊上,另一個創作是跳遠場地,學生畫一條起跳線,而後每隔固定的距離畫一條線,用以量度跳遠的距離。這真是一個創意又實用的作品,我不時會看見學生會在這跳遠場地上比試較量,或測試自己跳遠的能力,有立定跳,也有助跑跳。

孩子的創意無限,這不是只講規矩,任何事都要講紀律的學校,能產生的結果。自然學校這方面比較有彈性,沒有填充滿滿的上課時間表,只要不影響別人,不破壞公物,連塗鴉是也可以的。






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

數學教學


非正式的統計,數學是中英數三個主科中,最多學生討厭,要做很多重覆又麻煩的練習,又覺得不實用的科目,不少學生看見題目,已經怕怕,從沒有用心去理解題目,就這樣呆坐教室一堂。所以數學教學,最大的挑戰,是如何引學生的學習機。讓孩子喜歡數學,這點不容易,但還是可以做到的。
數學學習和生活沒有連結,這又實確有道理,例如小學的分數四則運算,就難到很多學生了,他們不明白,當要做練習,又常犯錯時,日常活又不會常常用到分數來計算,很自然便會抗拒學習,興趣大減。而老師教授分數除法時,通常都是教方法,教運算規則,規則是「乘變除,除數要上下顚倒」。我小時候不加思索,很快便按這規則,又能算出答案,所以一直沒有問題。但當你想明白其中道理,便不明所以,因為過去,自己不知原因下,只是學會運算規則,今天要教學生為什麼?便教不出所然來!
其實,學生都是愛思考,數學之所以有趣,不是因為其實用性,而在於思維的鍛練,解難後的快感。所以當老師教規則時,學生會問:「為什麼分數除法時,除要變乘,除號後面的分數要上下顚倒?」、「為什麼負負得正?」、「為什麼會有負數?」
今天主流數學教學都是教運算規則,甚少引導學生思考原因。回顧數學歷史的發展,都是來自於數學家碰到困難時,才思考解決方法,例如最初數學家懂得大於零的自然數運算,可是卻碰到35=?一類的問題,於是發明了負數,這便解決了問題。
所以,若能在教學中,適當地加入刺激思考的題目,將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。重點多提問,多問為什麼?如何計算?讓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,而不是答對多少!也不是考速度。
有一次,我要教四年級數學,我在黑板上畫了幾個圖案,請同學以連續一筆,畫出黑板上的圖案。我佈題一般都會不多,但一定有不同難度,經驗夠了,便知道夠不夠學生們想一堂,也不會覺得悶。因為,不用運算,這樣能去除部份同學心算不佳的困難。最容易的,人人也會,有一題困難一點的,要花點時間,但總明的孩子,也是能畫的出來的。而我特意出一題,是畫不出來,也是著名的數學難題「柯尼斯堡的七橋問題」,這是由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問題,而這問題,也困擾數學家很久了,最後由著名數學家歐拉找到解案。
那時,同學的處境,便和努力想解題的數學家一樣,很想找出答案,圖案看起來如此簡單,但全班同學互相討論,都沒有找到能一筆畫的方法,有人在懷疑,能畫得到嗎?就這樣,孩子們在懷疑之中,努力至下課鐘聲響起,大家帶著期待的心情,希望我能為他們解除心中的疑問。
這一刻,孩子們對數學充滿興趣,題目看似容易,但又好似不容易,又有點困難,不過還是很想找出答案,這就是刺激思考的妙法。這就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所說的鷹架作用。讓孩子跌進知與不知,懂與不懂之間,才能引起學習的動機,提升學習效能。
有時我們都急於要孩子學習很多東西,有用的沒有的都要學,結果扼殺了孩子自學的空間。太多東西要學,被迫要學也是剥奪孩子學習的原因。
例如,我家六歲的大女兒,到去年才剛學會寫阿拉伯數字,我沒有教她,學校沒有教她,反而是她主動要我教她寫110。然後,她一個人坐在工作枱上,把一至十重覆練習。然後,她通過經驗,自己會寫1139,字體整齊美觀。看著那張用作工作紙的單面紙,便明白,她不單有興趣學習,還能從已知經驗,發展新的知識,這就是自主學習。
我會擔心學得慢嗎?其實根本不用擔心,不是孩子學得慢,而是社會對人要求太高。慢活,但保有思考的空間,能自行建構知識,這是我家的選擇,也是自校的選擇。


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

生命軌跡的轉向



有一天,如常的帶孩子上學,在步上自校那百多級的長命樓梯時,碰見一位從事心理輔導的家長,不覺便聊起。不一會兒,話題便轉到近日接二連三的學生自殺事件。踏入三月,不知為何,年青學生,一個接一個地,急著要離開這個不如意的人世間。
家長認為自校孩子,能擁有一個自在快活的學校生活,多幸福!她認為在主流學校上學的孩子,選擇走上輕生一途,甚感可惜,問我可以做甚麼?我感到她關心別家孩子的大愛,不是一般聊天嘆息。
社會上有同情的人,孩子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,背負家長過高的期待,是政府和家長的錯;也有指責孩子是玻璃心,壓力稍大便受不了,以死來逃避生存的壓力。同情也好,指責也好,能解決問題嗎?恐怕不能吧!然而我們又可以做甚麼?
創辦自校,就是為了讓家長,能為孩子選擇不一樣的童年。但能入讀自校的學生,畢竟只是小數,更多的學生,在制度的暴力下生活,常常感到鬱悶無出路,生命顯得弱少無力。社會風氣、政策問題、家長的心態,我坦承無力處理。
然而,究竟自殺的學生,是活在一個甚麼樣的世界,才會選擇放棄自己而要自殺?我想是因為缺乏愛的滋養吧!失去了與人連結的能力,感到孤單,感受不到別人的支持,以為沒有人在乎自己,活著似乎要承受很大的壓力,活著只有無奈,輕生的念頭自然而生。

既然是失去與人連結的能力,那我們可以試一試,帶學生到大自然去,與自然連結在一起,讓孩子躺下來,看天上的雲朵,在藍天這舞台上不斷變化;看千變萬化,色彩不停地轉變的晚霞;看蝴蝶在蜘蛛網上,爭扎求存的生命力。生命的輕重,只在乎一念之間,當孩子和天地之間,產生善的連結,當孩子們看見轉變的可能,生命的軌跡,亦因此而轉變,或許能產生面對困難的力量呢!

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我明白了

刊登於星島日報

「爸爸,我明白了,快樂是怎麼做到了!」一次拜訪一位畢業生家長,孩子的父親跟我分享女兒的體會:「原來,快樂要服務別人,不要存有分別心,懂得與人分享,快樂的泉源來自人的內在,不是往外尋索。」父親發現,孩子今年與往年不同,沒有再要求買東西給她,爸爸引誘她,也沒有要買,孩子確實在實踐心中快樂的原則。
年紀小小,有這體會不簡單呢!這孩子是創校學生,今年剛考上美國一所超過百年歷史的文理大學,修讀心理學,媽媽分享:「孩子不明白,人是可以這麼簡單地生活,但顯現出來的,卻是如此復雜,她不明白,也很好奇,所以修讀心理學」
當年,她升讀本地國際學校,沒多久便轉往美國一間位於另類社區的中學就讀,那裏一如自校,重視靈性教育。及後,她需要探索更廣闊的知識世界,自行找學校,還拿了獎學金,升讀另外一家高中,今年更升讀大學。父母表示,所有選校及申請手續等工夫,都是她自己一手一腳完成,父母沒有參與。這正是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,應有的表現。她可算是表現優秀的孩子,自然學校有這位畢業生,我身為她的老師,當然欣喜萬分,以她為榮。
我問爸爸,這些想法和觀念,跟她小學時,在自然學校上學,有關係嗎?她這種觀念,正是自然學校核心理念之一:簡樸的綠色生活,生活簡單便快樂的根本,拒絕不必要的物質欲望。我以為影響孩子教育的因素太多,有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友伴等因素,影響著孩子的成長。然而,孩子升中以後,脫離自校的學習生活環境,還能保留多少自校的教育效果?正是我一直關心的問題,若能了解其中關鍵,將有助自校的課程發展工作。
爸爸回答說:「自校為孩子種下一顆種子,這種子成長在適合的環境,日漸成長。」儘管已畢業多年,孩子的爸還是欣賞自校的教育,正面評價自校。
人們常用輸贏來比喻孩子的教育,要贏在起跑線上,要學,便要提早學,要學,便是操練孩子。結果,會聽聞未滿週歲的寶寶要學法文,孩子放暑假忙過上學日,把孩子弄到身心疲倦。
自校一直不同意這說法,把教育的重心放在綠色生活教育上,不會催谷孩子功課及考試成績,不考TSA,讓孩子慢慢來,在自然和遊戲中成長,做會孩子應做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