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

照顧不同學習需要

刊於星鳥日報

當我巡查學生做數學改正練習的情況時,發現有一位同學沒有心機做改正。開學到現在,我發現他的能力並不弱,於是上前了解他的狀況,想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。原來他感到很無聊,這份工作紙已做了很多次了,又要改正相同的題目,又不是很懂,又怕改正不對,有可能要重做。
了解原因,事情便好辦了,既然認為做相同的題目很無聊,而我的目的,是希望孩子能從足夠的練習中,學習到數學的解題方法。剛巧我多印了幾份難度不同的工作紙,是預備給能力高的同學用的,於是我拿給他看,請他選擇做原有的改正,或是這一份難一點點的工作紙,但條件是要全部答對,錯了還是得改正。他沒想多久,便選了這份新的工作紙,而且工作態度明顯有改善,做錯了,會甘願改正,怨言少了很多。改正幾次以後,全對了,我口頭讚賞他,表示他是有能力做好的。
很多時,學生遇到學習困難,老師不單只是對應學生的能力,也要照顧學生的感受。不懂或不願做,很多時都是情緒問題,結果影響到學習的信心,擔心會做錯,又怕老師會罵,或會留堂。在這種負面情緒下,一般都不會選擇積極解決問題,反而是把問題延後。這時候,老師便要協助孩子,想一個解決的方法了,方法有很多,但要對應孩子的情緒,才能解決問題。
在自然學校,為了保持小校的辦學特色,我們選擇一級一班的小校模式,並且選擇小班教學,一班最多收生十六人。儘管如此,學習差異還是可以很大。
今年我任教兩班數學,每班都有能力高的學生,每次都要預備多一兩份難度高一點的工作紙給他們。當然也有能力有限的學生,對他們的要求也要降低一點,不一定要完成所有功課,而且也可能要調整一下難度。不過,能力中等的人還是佔最多,只要是合適的題目及份量,一般都會極積學習,有問題都會問老師。這亦是人情之所在,希望自己能學會,希望自己能成功,是每一個學生都會有的正向期待,沒有人想自己給人懶惰的感覺。
因為要對應的不只是學習能力的事,更重要的是情緒感受,這不會因為能力分組分班,便能解決,在大班裏更是沒法處理,所以自校堅持小班小校模式,就是為了讓老師有能量去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